English

大开阖处见匠心

1998-12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徐城北 我有话说

《荆钗记》是我国古典南戏的著名剧作,原作四十多折,据说当年要连续三晚才能演完。昆曲和京剧现存其若干单折演出本,其中蕴涵了前辈伶人的精湛技艺。可以设想,如果哪个新兴戏曲剧种打算改编《荆》剧,势必要同时迈过两个障碍:一是如何浓缩它的原本,二是如何以自身的表演艺术去和京昆老伶公的舞台绝技较量。这两个障碍是互相掣肘的,一旦顾此就容易失彼。想要在事实上达到“两全”是很难的。前不久,温州越剧团晋京演出,我就是在这样的“疑虑心情”之下,去面对温州越剧团之新编同名越剧的。观赏结果大出意外,演出浑然一体,编剧立意和表导演手段水乳交融,我被改编者的胆魄和功力所折服。他们首先在吃透原著精神上狠下功夫,然后对原本做出一番大开大阖的处置,几经推敲打磨,最终才以一出“晚会戏”的篇幅,完整奉献到当代观众的面前。

他们敢于对原本进行开阖,同时更善于操作这种开阖。具体讲就是,首先绝不遗弃原本中的主要剧目(如“投江”和“见娘”等折),并且预先要将之摆放在剧中的既定位置,还要给主演的表演留足空间,以使几位主演像编辫子那样陆续出场,不断以越剧表现手段尽情挥洒。我们喜悦地看到,几位主演在艺术上各有所长,表演均很到位。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观众首先承认了两点:第一改的是全本,第二演的是越剧。

有了几场重头戏,绝不能就认为大功告成,更艰难的工作还在后边——在几个重场之间,如何以细密的针线把有关情节跌宕着编织起来?京剧中有句叫做“泥缝儿”的行话,讲的就是这个过程。必须承认,南戏原本过于琐碎,四十几折当中有许多细节需要舍弃。不单是减头绪,同时还需要做加法,以求形成一批“一箭双雕”的新笔墨;需要把几大块戏当中的缝隙填满,同时也应力求让新笔墨展现新的生活画卷,刻画戏剧人物的多面性格,还应当借以活跃舞台气氛。

有一个“读家书”的细节值得剖析。王十朋高中之后,宰相许嫁千金,不期被十朋婉拒。宰相恼怒定计陷害,于是下一场就有一封确实出自王十朋亲笔的家书,送到温州钱玉莲的家中。家书仅六句话,但改编本不是一口气就写完念完,它被“分割”为三层,每一层都是笔锋一转,念家书的人也不断变换,于是把在场的五个人物(钱玉莲、钱父、钱之继母、王十朋母、小丫鬟)全都调动起来,观众的注意力忽东忽西,这些人的心情、脾气也都在六句家书当中呼之欲出,从而形成一场舞台调度很大、也很好看的戏。在家书的最后一句,有王十朋要钱玉莲“别嫁(他人)”字样。我当时听了即产生猜测:莫非是用谐音打了“埋伏”?这个细节果然在后边被挑明:原先王十朋亲笔写的是让妻子“别家”,没想到捎信之人将它改为了“别嫁”!这本是传统剧的习用手法之一,现在改编本沿用下来,致使“家书”变成“休书”,改编本的古典意蕴也就更加鲜明。

欣赏中如同看见作者随意而又尽兴地弹着钢琴,其手法是多样的,由此足见改编者在大开阖处运足了匠心——在豪放处泼墨如雨,在精细处惜墨如金,更在某些风雨难进、寸土寸金的缝隙地带,采取了无墨求染的办法。几种不同的“弹奏”方式各臻完美,最终浑然形成了全剧的天衣无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